黨組織+志愿隊為社區治理注入新活力
“青春社區志愿服務站”全覆蓋
精致志愿服務隊在壩尾社區開展“河小青”志愿服務。
以青春之名,點亮社區每個角落,繪制美好生活圖景。日前,惠陽區淡水街道舉行“青春社區萬順志愿服務站”和“青春社區定南志愿服務站”共建揭牌儀式,標志著團惠陽區委聯合惠陽區委組織部推動的“黨組織+志愿隊”結對模式在全區32個社區實現全覆蓋。這一模式的實施,為社區社會治理注入了新活力,也為打造“青春社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結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青年一代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活力、創新和責任感為社區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據介紹,自2022年起,團惠陽區委在淡水街道壩尾社區和星河丹堤社區率先開展社區與志愿服務隊結對試點工作,通過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志愿服務隊與社區緊密合作,圍繞黨委中心工作,有效解決了群眾的實際需求。這一成功經驗迅速得到推廣,今年年初,團區委與區委組織部聯合發文,要求在全區范圍內實現志愿服務隊全覆蓋。
惠陽積極開展“青春社區”行動,即志愿服務隊與社區結對共建項目,圍繞建立“四個一”社區志愿服務模式的工作目標,以黨建引領,團組織主導的方式,引導青年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
起初是以點帶面,惠陽精致志愿服務隊進駐壩尾社區建立志愿服務站,是首創嘗試。壩尾社區臨淡水河,惠陽精致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常態化開展“河小青”巡河護河志愿服務,每次開展活動前進行急救知識和防溺水知識宣講,活動結束時再進行小結,讓居民群眾在做公益的同時學習新技能,河邊行走的“紅馬甲”“黃馬甲”早已成為當地亮麗的風景線。
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惠陽區精致志愿服務中心主任紀瓊東介紹,如今他們已經和7個社區以及良井北聯村建立了緊密的共建關系,開展了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過這些共建平臺,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如關愛孤寡老人、環保公益行動、青少年成長助力等,在社區里營造了濃厚的互助氛圍,切實為居民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小難題,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認可與好評。”
“黨組織+志愿隊”結對模式的實施,夯實了基層團組織建設,激發了基層組織活力,充分發揮了團的組織動員優勢。通過黨建帶團建,社區與志愿服務組織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了社區社會治理的創新與發展。
“今天在萬順社區和定南社區完成揭牌簽約儀式,全區32個社區均已指派了一支志愿服務隊。”團惠陽區委書記楊振基介紹,接下來通過志愿服務隊進駐社區開展常態化、項目化的志愿服務工作,包括文化惠民、衛生環保、助學助困、慰問等系列活動,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求,助力社區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