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在惠城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綜合服務中心內,一場由惠州市民政局統籌指導、惠城區民政局支持、惠州市益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團隊執行的“檸聚心聲·陶然相愈”康復活動,以藝術為媒、技能為橋,為12名康復者及家屬繪就溫暖康復圖景。
指尖賦新能:陶藝構建職業轉銜通道
陶藝制作成為活動焦點。在專業導師指導下,康復者通過 “揉泥-塑形-精雕”全流程實訓,完成憨態可掬的土撥鼠陶塑。
職業技能三重淬煉:造型設計培育空間思維,力度掌控訓練手部精細動作,工序實踐強化流程意識。
臨床療愈實證效果:“觸覺藝術療法顯著緩解焦慮”參與者表示,“當泥土在手中成型時,壓力仿佛被揉散了。”
茶香育自立:雙維技能同步生長
生活技能實景課堂:康復者主導檸檬茶制作全流程,從原料配比、手搗萃取到封裝出品,量化操作提升日常自理能力;
社交能力浸潤培養:茶話會創設“同伴互助式”社交場景—— “您調的酸甜度正好!”(飲品品鑒溝通) “陶土耳朵要這樣捏……”(創作經驗分享) ,社工通過 “主題引導-優勢反饋-情感回應”干預機制,將閑談轉化為社交技能訓練,助力重建人際信心。
三維共振:專業服務重塑康復生態
活動實現 “個體-家庭-社區”賦能共振: 1. 康復者在作品創作中重獲價值認同:“原來我能做出被認可的東西!” 2. 家屬見證潛能釋放:“孩子主動請教老師,并主動與同伴分享陶藝技巧,這比吃藥更管用!” 3. 社區構建支持網絡:茶話會形成互助小組,KTV合唱促成情感共鳴。
“這不僅是活動,更是 康復賦能的微縮社會實驗室!币嫘纳绻へ撠熑藦娬{。通過陶藝(職業基礎)+飲品(生活技能)+茶會(社交訓練)的創新融合,惠城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綜合服務中心正探索精神康復社區化服務新路徑——讓藝術療愈溫潤心靈,讓技能培訓鍛造羽翼,在包容的社區土壤中,托起康復群體有尊嚴、有希望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