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湖鎮白鷺湖社區探索傳統文化+社區治理模式
“一老一小”戲曲傳情
葉穗娟指導孩子們練習戲曲。
近日,在惠城區汝湖鎮白鷺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二胡聲與稚嫩的唱腔此起彼伏——孩童們踩著云步,在志愿者老師葉穗娟的指導下比劃蘭花指。“腕子要穩,眼神得跟著指尖走!”葉老師手持折扇,手把手糾正小學員的臺步,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這幅“銀齡傳藝、青苗學藝”的溫馨圖景,正是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戲曲為媒,編織“一老一小”服務網的生動縮影。
銀齡志愿者主動請纓教授孩子戲曲
兩年前,白鷺湖社區黨總支錨定“一老一小”服務難點,將黨建引領與傳統文化創新融合,通過整合轄區資源,依托惠州市京劇協會成立白鷺湖少兒戲曲社,主要面向轄區6~12歲兒童開設免費戲曲課堂,持續至今。
在少兒戲曲社里,退休老人發揮著重要作用。65歲的媒體退休人員葉穗娟是資深戲曲表演票友。得知社區要成立少兒戲曲社,她主動請纓擔任指導老師。戲曲課堂于每周六下午開課,孩子們身著定制的戲服,跟著葉老師練習“唱念做打”。從他們專注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小小戲迷的專注與熱愛。經過日復一日的練習,20余名小學員已經能完整演繹《貴妃醉酒》選段。水袖翻轉間,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看到大家從跟不上節奏到能獨立表演,比我當年寫稿獲獎還高興。”說起少兒戲曲社的孩子們,葉穗娟笑逐顏開。每到練習日,葉老師提前備課,耐心教孩子們發聲、動作表演等,用熱情感染每一個孩子。“我對傳統戲曲很感興趣,跟著葉奶奶上課很好玩,不僅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戲曲文化,還能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小學員蔣亦可說。
戲曲童聲傳唱至國內外舞臺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逢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葉穗娟都會為孩子們精心排練戲曲節目參加表演,豐富舞臺經驗。成立兩年間,社團累計開展活動38場,不斷從社區活動中心走向更大的舞臺。2024年斬獲“煥彩梨園”全國戲曲網絡展演銅獎。今年1月,8名小演員跟隨葉穗娟到北京錄制全民春晚節目,《百花迎春》戲曲聯唱贏得滿堂彩。今年2月,他們受邀登上馬來西亞沙巴新春晚會,讓海外華人見證中華戲曲的童聲傳承。
“奶奶教我唱戲,我教奶奶用智能手機。”這樣的代際互動,在戲曲社已成常態。白鷺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戲曲紐帶,既讓退休老人以“文化傳承者”身份實現價值重塑,又為社區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孩子周末課后托管難題。如今,“老有所為傳技藝,幼有所育學經典”的良性循環正在社區形成。
在白鷺湖社區,像葉穗娟這樣的退休人員還有很多。他們有的擅長歌舞,有的精于書畫,有的熱愛太極。這些銀齡志愿者不僅積極發揮自身力量,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更主動投身社區事務,成為關愛兒童成長的重要力量。
白鷺湖社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社區計劃開設“戲曲+”系列課程,融入繪畫、詩詞吟唱等元素,暑期開展國學、英語等課堂。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讓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老有頤養、幼有善育的幸福港灣,更探索出“傳統文化+社區治理”模式,為和美社區建設注入文化動能。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張莉 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