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攜手省農科院共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六大單品“煉”成優勢產業

省農科院將重點圍繞三黃胡須雞等代表產業牽引更多資源要素聚集。
日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支撐博羅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啟動會舉行。院地深度攜手,將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貫穿農業產業全鏈條,推動博羅特色農產品實現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運作和市場化高效對接,加速農文旅深度融合,為博羅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科技賦能
打造“品種—品質—品牌”升級鏈
作為農業大縣,博羅縣自然資源稟賦優越,特色農業根基深厚,已形成絲苗米、茶葉、福田菜心、三黃胡須雞、荔枝、南藥等優勢產業集群,農業總產值在全市占比超四成。然而,在向農業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博羅也面臨傳統農產品品牌價值不高、產業鏈條偏短、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等瓶頸。省農科院的科技賦能,恰是精準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舉措,將推動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與地方的產業基礎深度融合,為博羅乃至全市鄉村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提供堅實支撐。
此前,省農科院與博羅已在茶葉、三黃胡須雞、福田菜心產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在航天育種基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打造、“羅浮山”區域公共品牌培育等農業重點領域開展了深度協作,為此次全面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省農科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合作為契機,深度挖掘博羅特色產業潛力,重點圍繞絲苗米、三黃胡須雞、茶葉等代表產業,牽引更多資源要素向博羅聚集,帶動市縣科技能力提升,以科技賦能“百千萬工程”,推動博羅農業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高值化轉型。同時,以“科技+產業”全鏈條支撐為核心,強化品種培優與標準化技術研發,推動博羅構建“品種—品質—品牌”提升體系,加快深加工技術創新與三產融合,為“羅浮山”區域公共品牌注入科技內涵和文化魅力。此外,重點強化關鍵技術攻關與集成應用,推動產業鏈條延伸與價值提升,打造院地合作與人才共育樣板,筑牢資源保護與綠色發展根基。
產業煥新
從“資源優勢”邁向“價值優勢”
為確保科技支撐工作系統高效推進,省農科院與博羅縣共同制定出臺省農科院科技支撐博羅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為博羅推進農業現代化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根據方案規劃,合作將從單品入手、強化重點領域提升,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科技研究和推廣應用,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升級,進一步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全鏈條融合發展,使農業從“資源優勢”向“價值優勢”跨越,按照“短期建基礎、長期提價值”的思路,將六大特色單品培育成六大優勢產業。
根據實施方案,省農科院和博羅縣雙方圍繞茶葉、三黃胡須雞、福田菜心、荔枝、南藥、絲苗米等六大特色產業技術提升,以及航天育種與基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鏈構建、羅浮山農產品品牌打造、水土資源保護與利用、柏塘鎮茶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五大重點領域,系統部署科技支撐與服務內容。
至2030年,力爭建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優勢突出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博羅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羅浮山”系列農產品區域品牌,形成“名山+名企+名品+名游”協同發展的格局,推動羅浮山系列特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為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打造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產業引領樣板。
為保障合作落地見效,雙方將建立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共同成立科技支撐博羅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小組,實行雙組長制,由省農科院黨委主要領導與博羅縣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省農科院針對六大產業單品發展需求,組建全產業鏈專家服務團,明確職責分工與工作目標,開展精準化產業支撐服務;博羅縣同步成立對接工作專班,設立9個小組,全面保障專家服務團工作開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朱麗婷 通訊員博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