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精品青草社区_免费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_精品国产一区a_影音先锋日韩精品

惠州日報社官方網站

博羅縣麻陂鎮:產業發展好 村民回流多

  在博羅縣麻陂鎮雞籠山村、寶溪村、三科村仙人跡村民小組,青山綠水間,除了郁郁蔥蔥的林木、潺潺的溪流水,村民種植的農作物、新經營的家庭式農家樂,都在為這里增添綠意、生機與新希望。這也是“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麻陂鎮以綠為底色和發展根基,激發鄉村活力。

山茶種植讓村民有機會“家門口”就業。

  優良生態賦能農業生產

  所謂靠山吃山。春末夏初,雞籠山村和寶溪村的山上綻放著油桐花。這漫山的油桐花和其它野花點綴著綠色山林,成為養蜂人的好去處。

  村民黃阿姨一家在山上養了幾十箱蜜蜂。每到山花爛漫時,就是養蜂人最忙的季節。黃阿姨說:“今年雨水偏少一些,花蜜釀得比去年少一些,但也有近200斤春蜜。”

  除了養蜂,山地的土質和山林間的好空氣,讓這里成為種植山茶的好地方。雞籠山村村民黃新強在這里種了100多畝山茶。其實,在雞籠山,種茶早有歷史,以前村民種植茶葉只為自家品嘗。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特別是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茶葉逐漸發展成為一項產業。目前,黃新強還成立了博羅縣麻陂鎮雞龍山檔耙嶺山茶專業合作社,并注冊了龍山一號商標。

  在三科村仙人跡村民小組,曾經外出打拼的村民鐘如權也回到家鄉種茶。他說,仙人跡屬于丘陵地帶,有一定海拔,不僅生態好,而且有一定的溫差,對茶的品質非常有幫助。因此,這里種出的茶比較甘醇。

游人在麻陂鎮徒步。

  美麗村落成戶外徒步勝地

  環境是發展的基礎。除了賦能農業,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雞籠山村和寶溪村都會迎來鄉村游的小熱潮,春天賞花,夏日避暑。

  “陽春三月,杜鵑花盛開;初夏,油桐花綻放;深秋,龍蝦花開;冬天,李花又開。”行走在連通雞籠山村、寶溪村的山間古道,雞籠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國強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這里游玩的愜意。

  在他看來,到雞籠山和寶溪村玩,不僅能邂逅生態美景,還能感受富有韻味的人文。寶溪村、雞籠山村生態美景,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歷史。這里有古堡、古道、古墓、古碑、古堡、古花等。其中,雞籠山村對岸、寶溪村雷打石山間,晚清撫臺名臣,曾任鹿港海防同知、臺中知府的鄒漸鴻長眠于此。鄒漸鴻為博羅公莊人,1884年秋奉命督運戰略物資,協助驅逐侵犯臺灣的法國侵略者。晚年歸鄉后,鄒漸鴻熱心鄉里事務,逝世后葬于龍山溪畔。古墓不遠處,矗立著一塊清朝皇帝御賜四品官員下馬石,守護著它的主人。離下馬石約200米的古道邊,建有一座古廟,供奉著“七仙女”。古廟下的龍山溪,傳說為仙女沐浴的地方,水質清冽。

  這些古跡和生態由古道串聯起來。古道曾是之前貿易的商道,而今,這里修起了長約3公里的健身步道,很好地串聯起雞籠山村與寶溪村,將美麗村落與自然生態融合聯動。健身步道蜿蜒卻不崎嶇,有坡但不陡,適合休閑散步。其位于山嶺之間,沿著山谷,穿過一座座小山,蒼翠隨行。風物古跡,像珍珠般散落于龍山溪兩岸。沿龍山溪岸邊行走,方圓500米內,便可將古跡游覽完。

  兩個村以山嶺相連,以幽靜的林道相通,可謂戶外徒步勝地。在“百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該鎮立足當地生態資源,有意將雞籠山村、寶溪村及附近打造成戶外運動的好去處。而今,越來越多人前來開展徒步、露營、團建等活動。僅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就有三撥上規模的隊伍前來徒步,小規模、自發成行的小團體就更多了。

  農特產品賣得旺

  人員的到來讓這里的農特產品、農家樂有了生存的土壤和發展的空間。雞籠山村民鄧少華和家人經營一家農家樂。他說:“這一兩年到雞籠山徒步的人多了,正因如此,我才決定開農家樂。”今年春天黃阿姨家釀的100多斤蜂蜜,“五一”期間,一撥撥過來徒步的游客將她家春蜜一掃而空。

  鄉村發展越來越好,回流的人也多了,村民回鄉發展也帶動著其村民就業。如在茶葉上市時,黃新強每天都要聘請至少6名村民前來幫忙,多的時候有10多人,每人每天150元。“百千萬工程”的實施讓鄉村發展越來越有奔頭,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村民生活越來越幸福。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麻陂宣

編輯:李霞
上一篇:

相關新聞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