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麗風景路”成為“致富振興路”
惠州日報評論員
6月29日,歷時250多天高標準建設的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正式通車,惠州特色“山水畫卷”再次向世界展開,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當天,3000多名騎游愛好者組成流動的彩練,以騎行方式體驗新路開通,于青山疊翠間勾勒文明風景、感受自然饋贈,共享“百千萬工程”豐碩成果。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交通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條件。環“南粵大氧吧”南昆山—“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地區位于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交會處,是聯系粵港澳大灣區與粵東、粵北地區的重要樞紐。兩山環繞之間,森林溫泉資源富集,多元文化交匯,生態環境優美,文旅基礎良好,發展空間廣闊。連通兩座名山的最美旅游公路,既是一條觀光的風景路,更是一條激活縣域發展的“共富路”。當前,廣東正聚焦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高標準規劃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惠州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有力抓手和重大機遇。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車,不僅將為惠州打造華南戶外運動目的地增添新助力,也將為廣東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提供新參照。
最美旅游公路為引領區發展打開新空間。以1條國道和1條省道為骨架、7條縣道為脈絡,將南昆山森林徒步路線、羅浮山古觀道韻,以及沿途9鎮54村、200余處景點用“8字形”巧妙串聯的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沿線還規劃建設16個主題驛站,導入精品民宿、補給充電、藝術裝置、休憩打卡等功能,國內頭部民宿企業加持運營。換言之,從規劃之初就瞄準“路衍經濟”的最美旅游公路,正成為連通名山勝境、串聯旅游景點、銜接美麗鄉村、輻射沿線鄉鎮和經濟節點的重要紐帶。由此,惠州山貨可以更快捷地流向“山外”,游客可以更方便地走進“兩山”打卡,農家門口的山野步道、古村老宅變成“活資源”。路的暢通,本質是要素流通。當城市的資本、客流與鄉村的資源、生態雙向奔赴,當“土特產進城”與“城里人游山”形成良性循環,一條路便成了縮小城鄉差距的“橋梁”。
作為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的標志性工程,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一頭連著鄉村振興、一頭連著縣域發展,用“一路帶動、多業融合、創新發展”思路,為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破局”給出“惠州方案”。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廣東“百千萬工程”的“實踐樣本”。對惠州而言,最美旅游公路既提升了基礎設施水平,更探索出“以路興產、以產興村”的發展路徑;對廣東而言,它是通過一條路“小切口”解決城鄉區域不平衡“大問題”的微觀注腳,為全省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從高空俯視南昆、羅浮山脈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條物理意義上的“最美公路”,更是一條通往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它用最質樸的方式詮釋著一個真理: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打破空間與資源的壁壘;而打破壁壘的鑰匙,就藏在“以人為本”的規劃、“多業融合”的創新和“雙向流動”的活力中。當3000多人的騎行活動落下帷幕,最美旅游公路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它將載著惠州的山水,懷著城鄉共榮的夢想,駛向更遼闊的遠方——那里,是“一路繁花”的共富圖景,是“萬馬奔騰”的發展態勢,更是“人民至上”的幸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