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文聯第一次代表大會商議培育仲愷特色“文藝新質生產力”
探索“文藝+科技”融合發展路徑

京劇進校園。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惠仲宣 攝
日前,仲愷高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科融大廈召開,區群團單位代表、文藝界嘉賓及會員代表近90人齊聚一堂,共商文藝繁榮大計,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以此為契機,仲愷高新區將大膽探索“文藝+科技”“文藝+產業”的融合新路,以文藝繁榮推動產業繁榮,全力培育獨具仲愷特色的“文藝新質生產力”。
以文藝之力書寫“創新高地”新篇章
“要當好時代精神的‘記錄者’,深入挖掘仲愷的產業特色、僑鄉文化、紅色基因,用多元藝術形式,記錄仲愷從‘智造新區’向‘創新高地’跨越的生動實踐。”會上,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田茂真寄語仲愷文藝工作者:既要守正創新,做精品力作的“創作者”,深挖傳統藝術精髓,探索“文藝+科技”“文藝+產業”新路徑,推出更多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更要做社會風尚的“引領者”,把社會效益放首位,開創仲愷文藝繁榮發展新局面。
區黨工委委員、宣傳統戰辦公室主任王云強調,文藝工作者要根植仲愷沃土,以人民為中心,用“群眾語言”“生活視角”書寫時代奮斗篇章,堅持與仲愷發展同頻共振,立體式、全方位講好仲愷故事。要堅持以科技賦能文藝發展,創新藝術表達形式,拓展文藝創作邊界,以文藝繁榮推動產業繁榮,培育具有仲愷特色的“文藝新質生產力”。
大會選舉產生了仲愷高新區文聯領導機構,劉立冰當選區文聯主席。
文藝創作斬獲省“五個一工程”等多項大獎
仲愷文藝近年來的“成績單”可謂亮點紛呈:歌曲《記住鄉愁》斬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廣播劇《南風村的故事》捧回惠州市“五個一工程”獎;文學作品頻頻亮相《人民文學》《詩刊》等頂級刊物,多篇入選年度權威選本;美術創作4件作品入選全國展覽并獲獎,8件亮相全國美術作品展;音樂創作獲廣東省群眾文藝評選金獎5次;《華語童聲榜—中國好童聲》賽事及國際鋼琴公開賽公益講座惠及群眾超5000人次;連續3年為全區20所中小學開展京劇、硬筆書法藝術課堂。
目前,區文聯已匯聚作家、美術、書法、音樂、京劇、流行音樂、硬筆書法7個協會。300余名會員中,國家級18人、省級35人、市級135人,形成老中青梯隊分明、覆蓋廣泛的“文藝鐵軍”。
區文聯多年來“深耕細作”,通過規范協會管理、強化思想引領,為創作筑牢根基;創新搭建《仲愷文藝》雜志展示平臺,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圖書館、星愷劇院等資源打造“家門口”的文藝基地;組織采風、研討激發靈感,開展“文藝進校園”“書法入萬家”、產業工人子女文藝培訓等惠民活動,讓藝術真正“活”在基層。近3年,圍繞重大主題策劃40余場展演,成為仲愷文藝交流的“金名片”。
區文聯將以此次代表大會的召開為契機,進一步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仲愷創新創業沃土,推動建立科技藝術展演平臺、打造文化生態產業園區,探索科技賦能文化創新、產業反哺文藝繁榮,以“文藝+科技”“文藝+產業”新融合路徑,推動文藝創作與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深度融合,助力仲愷打造“工業旅游示范區”“數字文化創新高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雙向賦能。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惠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