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區人大常委會檢查《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在該區貫徹情況
狠抓監管讓外賣吃得更放心
執法檢查組在惠州市佳田食品有限公司南門中路分店檢查。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攝
惠陽區人大常委會日前組織開展惠陽區貫徹《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情況執法檢查,執法檢查組先后走進惠陽區裕興市場管理有限公司(裕興農產品批發市場)、惠州市佳田食品有限公司南門中路分店、惠陽區興勤萬聯商業有限公司(興勤超市)實地檢查,了解惠陽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貫徹《條例》情況。
座談會上,不少代表認為,網絡訂餐作為一種新興業態迅速壯大,在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應加強對食品原材料采購、儲存、運輸等環節的監管,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加大對網絡銷售食品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嚴格把控
全區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惠陽區食品安全總體狀況如何?有幾組數據可供參考:今年以來,惠陽區抽檢食品3376次,抽檢合格率97.93%;對全區正常營業的49家農貿市場、4家大型超市開展了43626批次食用農產品快檢,合格率98.28%;立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82宗,罰沒款34.83萬元;全區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依據《條例》,惠陽區嚴格把控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審批關。在受理申請時,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設備設施、工藝流程、人員資質等進行全面細致審核,確保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截至目前,惠陽區共計下發在有效期內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記證72張,餐飲類食品經營許可證8012張,銷售類食品經營許可證3401張,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備案4314份。
日常監督中,惠陽區采取評分方式,將轄區內取得食品銷售經營許可的食品銷售者從低到高劃分為A、B、C、D四個風險等級,并錄入廣東省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信息化系統,實現食品經營風險分級動態管理。
今年以來,針對不同時期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和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惠陽區先后牽頭開展了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社區團購平臺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行動。
惠陽還積極探索“互聯網+”模式,嵌入大數據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迭代升級,扎實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工作。目前,全區214家學校食堂、5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均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率100%。
直擊現場
實體店規范執行相關規定
“你的營業執照怎么沒有掛出來?”在惠陽區裕興市場管理有限公司(裕興農產品批發市場),執法檢查組發現一家牛肉檔沒有將營業執照懸掛在生產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于是提醒經營者將營業執照懸掛在顯眼位置,方便消費者監督。
惠陽區裕興市場管理有限公司(裕興農產品批發市場)設立了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室,每天對進入市場內銷售的農產品進行抽檢,并對抽檢情況進行造表登記。8月27日的抽檢情況顯示,當天檢測了苦瓜、韭菜、空心菜、豆角等15種農產品,農藥殘留全部合格。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將銷毀,登記表顯示,8月5日銷毀了3公斤農殘超標的洋蔥。
在惠州市佳田食品有限公司南門中路分店,店里擺放著各種面包糕點。執法檢查組仔細查看面包糕點上的標簽標識、生產日期、進貨臺賬等,均按要求規范執行。
隨后,執法檢查組前往惠陽區興勤萬聯商業有限公司(興勤超市),在面包糕點、海鮮、熟食品制作區,執法檢查組對經營環境衛生狀況、餐飲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證等進行詳細了解,沒有發現違反《條例》規定的行為。
執法檢查組發現,流入市場銷售環節的食用農產品中農、獸藥殘留現象時有發生,個別地區仍有未檢疫的生豬產品流入市場銷售環節。流動攤販增多,且系不合法的存在主體,加大了流動攤販食品安全監管難度。
代表建言
提升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隨著平臺經濟發展,食品新業態興起,極大方便了群眾生活。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如無堂食餐館后廚臟亂差、使用過期食材等問題難以監管,導致部分違法違規行為隱蔽化、網絡化,使得食品安全風險因素更加復雜。
座談會上,有代表建議,應增加對網絡銷售食品的抽檢頻率,加強對食品原材料采購、儲存、運輸等環節的監管,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加大對網絡銷售食品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協同、多措并舉、常抓不懈。部分代表認為,在加強監管、嚴厲打擊的同時,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
“基層是食品安全監管的第一線,建議提升基層機關部門的檢測能力和執法水平。”座談會上有代表建議,應加強業務培訓,制定基層監管人員培訓計劃,定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業務知識技能培訓,提高基層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加大對基層市場監管所執法裝備的投入,配備必要的執法車輛、快檢設備、執法記錄儀等,為監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執法檢查組提出,各相關部門、鎮街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聚焦關鍵環節、強化協同發力,全力推動監管建議落實見效,深化多部門協作,健全信息互通、風險會商、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要完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監管與風險控制水平,加強基層食安辦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鎮(街)、村(社區)的基層治理作用,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監管格局。要創新宣傳形式,開展各類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增強公眾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營造全民關心、參與、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王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