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龍興寶 黃慧婷)一次意外的旅游經歷,一個大膽的種植計劃……在惠陽區平潭鎮紅光村,來自貴州的令狐昌熬承包了該村100畝田地,開啟了特色菜種植之路。羽衣甘藍、紫色大白菜這些特色蔬菜的到來,也為當地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機遇。平潭鎮正以特色蔬菜種植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和拓展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徑。
令狐昌熬介紹,他在一次出國旅游時發現,西餐配餐中羽衣甘藍等特色蔬菜很受歡迎。回國后,他作了市場調研和走訪考察,發現這類特色菜在華南地區較少大規模種植,市場供應存在較大缺口。
平潭鎮紅光村種植的羽衣甘藍。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攝
羽衣甘藍憑借高纖維、低熱量的特點,備受營養師、健身達人、減肥人士等群體的推崇。多家茶飲品牌推出以羽衣甘藍為主要原料的果蔬茶,逐步掀起羽衣甘藍“熱”。
令狐昌熬選中平潭鎮紅光村百畝農田,采用有機種植理念打造特色蔬菜園。他拿出40畝種植羽衣甘藍,還種了紅包菜、球生菜、蘿紋生菜、紫色大白菜等特色蔬菜。
為減少蟲害,他瞄準氣溫降低的時候,在去年12月播種羽衣甘藍,今年1月收獲。為減少管理成本,在夏季來臨前,他輪換種植其他應季農作物。
據統計,羽衣甘藍畝產可達6000斤,每畝成本約3000元,收入在8000元以上,經濟收益可觀。在銷售方面,他與深圳公司簽訂合同,產品暢銷深圳、香港等大灣區核心城市,逐步輻射至更廣泛的市場領域。
特色蔬菜種植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部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穩定就業。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周邊一些農戶紛紛前來取經學習。令狐昌熬毫不保留地分享,鼓勵更多人加入特色菜種植行列,共同開拓市場。
特色菜種植為當地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平潭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兼具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羽衣甘藍已成為農民致富新項目。政府部門將通過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協調產銷對接等多維度支持,讓特色農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新引擎,帶動更多村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