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造水稻優新品種觀摩會促科技、企業和農戶對接
8優新品種將重點推廣

觀摩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探討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張桂興 賴麗娟 攝
惠州日報訊 (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張桂興 賴麗娟)日前,惠城區2025年晚造水稻優新品種現場觀摩及配套技術培訓會在橫瀝鎮矮陂村環通梅菜公司基地舉行。省市農科院專家、基層農技人員、農業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等60余人,共同探討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方法、新路徑。
現場,與會代表走進水稻品種展示區,實地察看了16個水稻優新品種的生長狀況,重點圍繞株型結構、產量潛力、抗病抗逆能力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與綜合品評。
經過現場觀摩和集中討論,南晶香占、華航香銀針、青香優19香、香禾優細絲苗、玖里香、糧發香絲、丹香優珍糧、糧兩優香妃娜等8個水稻品種表現優異,其高產穩產、米質優良、綜合抗性強、適應范圍廣,被確定為下一步重點推廣品種,并建議擴大示范面積。
為實現良種與良法深度融合,活動還安排了專題技術培訓。省農科院水稻栽培專家傅友強博士圍繞“水稻合理密植增產增效栽培技術”作系統講解。
參會人員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培訓內容貼近實際、指導性強,有效提升了大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認知和應用意愿。種植大戶潘德賢分享道:“通過這次學習,我了解到合理密植不僅有望增產10%左右,還能實現節水30%、減少氮肥用量20%,接下來,我打算把這些技術用到實際種植中去。”
此次活動有效促進了科技、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緊密對接,為惠城區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活力。接下來,惠城區農技推廣中心將持續加強水稻、玉米、花生及大豆等農作物優新品種與配套技術的示范推廣,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為全區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