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艙起火!有人落水!”日前,東江小金口段江面突然響起急促的呼救聲。濃煙從一艘停泊的船舶艙室中噴涌而出,熱浪裹挾著焦糊味在江風里擴散……原來這是惠城區小金口街道聯合惠州海事局東江海事處、惠州蛟龍救援隊共同開展的船舶安全應急演練現場,30余名參與者以“演”為戰,用專業行動筑牢水上安全屏障。
從烈火撲救到溺水救援多場景實戰
“大家保持冷靜!先拉響警報,用滅火器對準火源根部噴射!”演練現場,小金口街道專職消防隊隊員手持滅火器,一邊示范操作要領,一邊快速沖向“起火”船舶。隊員們身著厚重消防服,在高溫下,汗水順著臉頰不斷滴落,卻絲毫沒有影響動作的精準度。一名隊員半蹲身體,按下滅火器壓把,白色干粉瞬間覆蓋明火;另一側,兩名隊員架設消防水槍,高壓水流對準船艙縫隙,徹底阻斷復燃可能。
演練現場,消防員使用高壓水槍撲滅“起火”船舶。
“平時我們每周會開展3次以上消防實操訓練,從滅火器使用到水槍架設,每個動作都要練到形成肌肉記憶,就是為了險情來臨時能‘快一秒’。”專職消防隊隊員小卓抹了把額頭的汗說。
消防處置剛結束,江面又傳來新的“緊急情況”——“船主”因驚慌失措不慎落水,在江水中掙扎呼救。蛟龍救援隊隊員迅速行動,3名隊員攜帶救生圈、救生繩、救生竿沖向岸邊,另外2名隊員駕駛沖鋒舟快速靠近落水點。“拋!”隨著隊長一聲令下,橙色救生圈精準落在落水者身邊。與此同時,隊員手持救生竿伸向對方,“抓住竿子!不要慌!”在隊員的引導下,“落水者”被眾人合力拉向岸邊。
“我們每月都會在不同水域開展溺水救援訓練,模擬水流湍急、夜間救援等復雜場景。”惠州蛟龍救援隊隊長郭成權表示,從拋投救生設備到水中拖帶,每個環節都不能有絲毫馬虎。
“手把手”教學+物資保障干貨滿滿
演練結束后,現場隨即轉換為安全課堂,小金口街道相關負責人拿著滅火器,向前來觀摩演練的10多名漁船船主詳細講解使用方法:“大家看,使用前要先搖晃瓶體,拔掉保險銷,然后一手握住噴管,一手按下壓把,注意要站在上風向操作。”他還逐船檢查消防設備,針對部分船舶滅火器過期、救生圈破損等問題現場指出,并為所有船主免費配發新的滅火器。
“這次演練讓我學到了實用知識,回去就把船上的應急設備全檢查一遍,把救生圈、強光手電筒都配齊。”船主老鄭拿著新發的滅火器說道。
惠州海事局東江海事處相關負責人則帶領船主們來到船舶系泊處,以錨鏈、纜繩為“教具”,手把手講解安全檢查要點:“大家看這個錨鏈,要檢查有沒有銹蝕、斷裂的情況,纜繩的系固角度也很關鍵,角度太大容易受力不均,遇到大風就可能出問題。”他還結合近期水上安全事故案例,提醒船主們定期開展自查,避免因設備老化、操作不當引發險情。“太實在了,很多細節我們平時都沒注意到,以后每次出船前,一定要按照這些要點仔細檢查一遍。”船主老張認真記錄著講解內容。
以演練為起點織密水上安全網
“這次演練是一次實打實的能力檢驗和技能提升。”小金口街道相關負責人在總結時強調,小金口東江流域船舶往來頻繁,水上安全不容松懈。接下來,街道將以此次演練為契機,進一步完善跨部門應急聯動機制,經常性開展聯合演練,同時持續加強對船主的安全培訓,推動應急處置能力從“應急響應”向“提前預防”轉變。
惠州海事局東江海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海事部門將繼續與街道、救援隊密切協作,常態化開展船舶安全檢查和宣傳教育,“通過‘演練+培訓+排查’的組合拳,讓每一位船主都成為水上安全的‘守護者’,共同守護東江水域的平安。”
江風漸緩,陽光下的船舶靜靜停泊。這場烈日下的演練不僅錘煉了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更在每一位參與者心中種下了“安全第一”的種子——以“演”促防,以“練”護航,小金口街道正用實際行動,為轄區水域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陳華靖 田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