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壩鎮“音樂+鄉旅”開辟鄉村振興新賽道
首屆荷花音樂會“鄉”氣十足
荷花音樂會現場。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攝
游人在荷花園打卡。 石壩鎮供圖
律動的音樂、涌動的人潮、閃爍的熒光棒、此起彼伏的歡呼聲……7月12日晚,博羅縣石壩鎮三嘉村這個寧靜的小鄉村在夜里“躁動”了起來。
涌動的人潮“音”“荷”而來。當晚,石壩鎮首屆荷花音樂會帶著“潮”味、夾著“鄉”氣幸福來襲,為荷鄉“音樂+鄉旅”融合發展作出新嘗試,更為“一村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邁出堅實的一步。
以音樂為媒、為荷“做嫁衣”
雨后的夏日有些悶熱,偶爾從荷田里吹來的風帶來絲絲涼意,顯得格外舒適。這晚的荷田與往日有些不同,不是因為離荷花爭艷的日子越來越近,而是這里的荷田草地搭建起了簡易的舞臺,即將上演一場音樂盛會。舞臺背景中,“‘音’你而來 ‘樂’享荷園”8個大字甚是顯眼,讓人充滿期待。
“這是第一場荷花音樂會,自然要過來捧場。”現場的座位早已被村民和游人坐滿,座位后還站滿了前來捧場的人們。村民小艷說:“自村里種荷花以來,以音樂為媒、為荷‘做嫁衣’還是第一次,大家都很期待!”
當舞臺的燈光亮起,開場的音樂響起,年輕的樂隊亮相,一下子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電吉他、電子琴、年輕主唱,這是“潮”音樂的標配,正在過暑假的青少年心里頓時樂開了花。音樂響起,熟悉的旋律飄來,占據的不僅是青少年的心,“70后”“80后”的回憶也隨著音樂韻律被勾起。《如愿》《稻香》《童年》《起風了》《荷塘月色》等一首首潮流歌曲,熟悉、歡快、溫暖,一下子抓住了現場觀眾的心。
歡呼聲、喝彩聲一波接一波,觀眾手中的熒光棒、手機閃光隨著音樂節奏揮動起來,氛圍直接拉滿。“我在荷田這里聽音樂會咧,超贊的!”期間,一些現場觀眾接到親朋好友的電話,不約而同地炫耀起來。
“農業+旅游”探索興村富民有效路徑
荷田里的音樂會,除了“潮”,還有什么?“鄉”氣自然少不了。
音樂會的場地依著荷田,舞臺搭建雖然簡約,卻充滿“荷”的元素,徐徐夏風不時送來淡淡荷花香。歌手與村民熱情互動,遇到耳熟能詳的歌曲,歌手邀請現場觀眾一起登臺演唱,讓音樂會的舞臺成為大家展示才藝的平臺。
“鄉”氣還體現在對家鄉的宣傳中。“石壩有哪些特產?”“三嘉村的荷花哪些部位可以吃……”音樂會間隙,有獎問答圍繞三嘉村與“荷”開展,把現場氣氛推向新的高潮。獎品十分接地氣,石壩雞蛋、雞蛋卷等都是石壩特產的“扛把子”。
“歌曲好聽,期待以后有更多這樣的活動。”這場“潮”與“鄉”結合的活動收獲良好口碑。“這是對我們荷鄉文旅探索的肯定。”石壩鎮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百千萬工程”中,三嘉村以荷為特色和載體,用“農業+旅游”的模式,探索興村富民的有效路徑,持續開拓獨具特色的農文旅新業態。農文旅融合發展是三嘉村一直堅持走的路,此次活動以音樂會為媒、為荷“做嫁衣”,希望融入藝術的元素,為農文旅融合發展增添新動力,也為7月18日在此舉辦的荷花節造勢。
目前,“一村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博羅大地火熱上演,以“講村史、唱村歌、比村藝、打村賽、辦村晚、展村ART”為主要內容,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展現鄉村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人心,培育文明新風。接下來,石壩鎮將持續探索,依托文明實踐陣地、文化場所,不斷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