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精品青草社区_免费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_精品国产一区a_影音先锋日韩精品

惠州日報社官方網站

惠州市“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上線

惠州市“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上線

打造可感可及的民生訴求服務體系,我市基層治理邁入智慧服務新階段

“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攝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張金金

  7月1日,惠州市“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惠州民生訴求服務體系建設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階段。

  作為市政府2025年“十大工程”和十件民生實事之一,該平臺依托12345熱線整合45個單位83個訴求渠道,通過“市民端、處置端、領導端”三端協同,構建起“訴求受理—智能分撥—高效處置—精準反饋”的全周期閉環管理體系,深化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的治理升級。

  市民可通過“惠民速辦”微信小程序、“惠民速辦”門戶網站(網址:https://www.hzhmsb.cn/)在線反映我市行政管轄范圍內的各類非緊急訴求事項,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咨詢、求助、投訴、舉報、建議、表揚等。

  三端協同,反映民生訴求透明便捷

  與以往的語音電話相比,一體化平臺有何不同?“惠民速辦”一體化平臺突破了傳統工單模式,打造市民端、處置端、領導端“三端”聯動的智慧閉環,讓民生訴求受理及處置透明便捷。

  在市民端,“惠民速辦”微信小程序成為連接群眾與政府的“掌上橋梁”。首頁簡潔清晰,設置個人及企業訴求入口,市民還可以通過語音識別功能實現“一句話報事”。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演示中看到,以“惠州大道路面坑洼影響出行”的訴求為例,經智能語音分析模塊轉換為文字后,由AI大模型自動拆解時間、地點、事件、訴求四項要素,一鍵完成工單提交;也可以通過“我幫你填”小助手智能補全信息,整個上報過程耗時不超過1分鐘。市民可實時追蹤工單狀態,從民生訴求服務中心受理、責任單位簽收、處置過程到辦結評價,全流程可視化如“網購物流查詢”般透明。

  處置端則為政府部門裝上“智慧大腦”。以上述訴求為例,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等責任單位登錄系統后,可一鍵簽收,并集成了督辦待辦工單處置、協辦處置、預警工單處置等多項功能。同時,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生成規范化回復模板,大幅縮短工單處理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復雜訴求,該平臺支持“首辦負責”“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協同機制,首辦單位牽頭、協辦單位配合,實行“首協同責”,確保“責任不缺位、問題真解決”。

  同時,平臺領導端打造了“數據駕駛艙”,助力領導科學決策。在該端口,提供數據總覽、重點關注、辦理效能等功能模塊,數據總覽看板實時展示訴求總量、熱點訴求、辦結率、滿意率等核心指標,并可下鉆至區縣、部門等維度;重點關注模塊每天推送“每日十條”聚焦緊急、疑難、高頻、久拖未決等事件,“預警事件”模塊對連續投訴、苗頭性問題實時告警,通過對各類輿情信息分析研判,形成“輿情預警”,幫助各級領導全面掌握潛在風險,早知道、早介入。演示人員介紹,此外,分析報告模塊提供日報、月報等定制化數據服務,可為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

  83個渠道歸一,打造全市民生訴求“總客服”

  據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上線背后,是惠州對民生服務體系的系統性重構。在渠道整合層面,以往分散在各部門的83個訴求入口“多口歸一”,市民無需再為“找哪個部門”發愁,撥打12345熱線或登錄“惠民速辦”微信小程序反映各類非緊急訴求,實現“統一受理”。這種“物理整合+邏輯貫通”的模式,打破了部門、層級、區域間的壁壘,構建起全市統一的民生訴求“總客服”。

  該平臺建立“1+4+5”制度框架,將訴求分為特急、加急、平急三類,實行“急事急辦、能快則快”的快速響應機制;明確首辦單位“一管到底”責任,需多部門協作時推行“首協同責”,杜絕推諉扯皮。針對跨區域、跨部門事項等疑難問題,建立多層級會商機制。監督評價體系則通過細化督辦方式、群眾滿意度量化評分等手段,推動訴求“真解決、真辦結”。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化賦能讓治理更具“預見性”。平臺引入DeepSeek等AI大模型技術,構建“縱向貫通、橫向協同、智慧高效”的全市一體化數字化體系,可自動分析訴求內容,識別如“多人投訴同一路段積水”等潛在風險,將服務模式從事后應對轉向事前預防。在領導端,通過對每日民生事項數據的實時分析,系統推送熱門訴求,推動治理資源精準投放。

  在硬件保障和隊伍建設方面,新增設置互聯網區、民情分析室等功能區,并建立了一支235人的專業團隊(新增85人),涵蓋話務、數據、運維等崗位,實現7×24小時響應。

  從“辦好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

  “‘惠民速辦’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是治理理念的革新!笔姓⻊辗⻊蘸蛿祿芾砭窒嚓P負責人說,平臺下一步將聚焦“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在完善智能分撥算法、優化市民端交互體驗的同時,重點強化數據挖掘能力,通過建立民生訴求標簽體系,深入分析高頻問題背后的制度性、系統性原因,推動從“辦好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轉變。

  “讓群眾訴求‘可感可及’,關鍵在于讓治理者聽見‘未說之話’、看見‘未顯之患’。”該負責人表示,平臺將持續推動社會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治理”轉型,真正把市民“有感小事”辦成民生“暖心大事”,為惠州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筑牢民生根基。

編輯:李霞
上一篇:

相關新聞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