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你變了!
昨日,中國互聯網頭部企業一腳跨進龍門,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阿里巴巴龍門云計算中心項目簽約。這是繼總投資116億元的朗源項目簽約之后,短短2個多月時間,落戶龍門的第二個數據中心。
這事如果放在以前,習慣了戴“山區縣”帽子的龍門人可能想都不敢想:一個搞互聯網產業的跨國巨頭會帶巨資跑進“山門”,一種新經濟業態明星產業的數據中心項目會接踵落戶“山門”。
龍門,你是怎么變的?
單從地理概貌上看,位于珠三角平原與粵東北山區之間的龍門,有著明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特征。按照傳統思維,山區縣發展往往對應的多是種養產業,招商引資也多囿于文旅康養等生活性服務業項目。
但如果跳出來把視野放得更大一些,特別是放到大灣區時代中,不難看出:接壤廣州的龍門,正是處于珠三角的核心地帶,處于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黃金交匯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組成部分,顯然絕非一般意義上的邊遠山區。
而交通的破局,機遇的疊加,更是直接把龍門推向了大灣區發展的熱望舞臺。
是的,今天的龍門變了,不再是過去那個傳統意義上的“山區”了,而是大灣區投資發展熱土的一塊“新大陸”。
這個“新大陸”,是開放的新大陸。今天的龍門正搶抓全市“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機遇,致力補強互聯互通的短板和弱項,全面構建“外聯內暢”大交通大開放新格局,高水平打造貫通東西、連通南北的“兩橫兩縱”經濟走廊,武深高速、汕湛高速龍門段建成通車,省道244線、省道355線、省道353線改建相繼完成,交通“骨架”日益豐滿,龍門加快融入大灣區“1小時經濟圈”,區位優勢日益凸顯。
這個“新大陸”,是投資的新大陸。龍門是廣東省“十四五”時期大數據基建“雙核九中心”布局的重要節點。一個數據中心能承載什么樣的業務,很大程度取決于它到最終應用的地理距離,因此數據中心選址越靠近中心城市越好。龍門建設大數據中心,服務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助力惠州加快邁向“灣區智谷”步伐,投資價值日益凸顯。
這個“新大陸”,是綠色的新大陸。今天的龍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型經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入選全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獲評“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成功創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和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美麗資源正加速轉化成美麗經濟,環境魅力日益凸顯。
而今,阿里這個互聯網世界頭部企業用腳投票,給出了有力證明,預示了一個新龍門時代的開啟。龍門憑借毗鄰廣州、臨近深圳的區位優勢,憑借生態良好、腹地廣闊的獨特優勢,一躍沖上大灣區建設的時代浪潮,讓千百年來的巖邑要沖華麗轉身為資本搶灘大灣區的“新大陸”,有望迎來一個開啟發展新紀元的爆發期。
事實上,去年10月底以來,阿里、朗源兩大百億級項目落戶,賦能龍門戰略性新興產業,使龍門有了分享新基建、弄潮新經濟的可能。作為戰略性新基建,大數據中心不但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關鍵服務,而且對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必將成為龍門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由此也顛覆了人們對龍門的傳統刻板印象——看山,不再是山。
展開粵港澳大灣區版圖,人們驀然發現,一個四通八達、全面開放、生態優美、潛力巨大的投資發展“新大陸”——龍門正在“破圈”,朝著大灣區投資發展的前沿陣地一路“殺來”。龍門盡管在經濟總量上還有很大落差,還遠沒有“殺到”大灣區投資發展的第一方陣,但已經“殺出”“山門”,有了一種不甘寂寞、競逐一流的銳利氣勢。
阿里巴巴,芝麻開門。今天,阿里巨頭打開龍門,讓山區成熱土,讓龍門成熱門——龍門人的發展思維,也應當開竅了——山還是那座山,但一旦跳出來,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山就不再是山,龍門也不再是“山區”了。龍門人,當以此為契機,來一次思想觀念和發展模式的“否定之否定”。
龍門,不再是“邊遠山區”里的龍門,而是大灣區風口上的龍門。灣區時代看惠州,也要看龍門,更要看新龍門——新大陸,新發展。
龍門“殺出”山區,“殺入”大灣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沿著這個路子跑下去,定會創造更多的可能、更大的改變,成為大灣區中快速崛起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