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惠州打造全國文明城市“升級版”
文明新風勁吹城鄉,百姓安居樂享幸福。這是村民在博羅縣觀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唱歌跳舞;葜萑請笥浾哏姇承 攝
羅浮雄壯,東江蜿蜒……
惠州這片兼具山海之利的土地,傳承發揚“嶺東雄郡”雄武精神,厚植代代傳承的文明基因。在這里,人們有著對文明和美好的不懈追求。自1999年惠州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經過十年不懈奮斗,于2009年成功捧回“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自此,惠州與“全國文明城市”之間的故事便愈加豐富、愈益精彩。
十年一劍,艱難跨越。百尺竿頭,步步攀升。拿到“全國文明城市”金牌后,惠州并沒有放慢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步伐,而是在更高的起點上不斷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力爭第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不斷凝聚競逐一流的精神動力,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域文明創建工作格局,讓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年是我市精神文明創建集中檢閱年,也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大檢大考之年,7月17日召開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發出了“惠州要第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博羅縣、龍門縣第二次蟬聯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桂冠,惠東縣奪取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桂冠,力爭實現首個全國文明城市全域覆蓋地級市目標”的動員令,助力一流城市建設。
全域推進 讓文明新風吹遍每個網格
“我們幸運地成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必斀涀骷覅菚圆ㄔ,我們不僅要慶幸所生活的時代,更要慶幸能成為一座城市“變遷”的記錄者。
這種變遷,也來自于文明。若要論起文明創建20多年來惠州發生的最大變化,相信絕大多數市民都會選擇“城市面貌”,因為城市的發展絕不僅限于經濟的發展,也體現在人們生活的點滴變化中。
從風清水潤的湖光山色,到秩序井然的公共場所;從溫暖和諧的鄉土風情,到蔚然成風的志愿服務……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惠州已經進入了城市品質大提升階段。
作為老牌的“全國文明城市”,惠州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自得自滿,而是進一步拓展文明創建的覆蓋面,不斷創新創建思維,堅持全域化、網格化、常態化,將文明創建工作貫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市、縣(區)、鎮(街)、村(居)全域統籌、全域推進,讓文明新風吹遍每個網格。
在城市,惠州堅持以解決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為導向,以健全完善長效機制、保持創建經;癁樽ナ郑μ嵘忻裎拿魉刭|、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眾生活質量。
在基層,惠州尊重鎮(街)、村(居)的多樣性,按照“一鎮街一品牌,一鎮街一特色”“一村居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打造具有個性和特色的鄉村風貌,讓漸漸消失的傳統文化、習俗和溫暖的鄰里關系在農村保留,充分展示鄉土風情,真正實現人文美、風尚美、環境美、文化美。
常抓不懈,惠州全域創建成果顯著。2017年,我市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第四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博羅縣、龍門縣獲得第五屆“全國文明縣城”榮譽稱號,惠東縣成為“全國文明城市(縣級)提名城市”,實現了全域創建“滿堂紅”。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7月17日,惠州召開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發出“第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動員令。
志在必得,使命必達;葜輰⒁愿釉鷮嵉淖黠L、更加有力的舉措,全力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不斷開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為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注入新動力。
全面覆蓋 激活文明“小細胞”催生城市文明“大裂變”
全域文明創建不僅要覆蓋各個地域,更要滲透每個“細胞”;葜荨叭蛭拿鳌钡膱D景正是由一個個文明“細胞”勾勒出來的。
近年來,惠州在貫徹中央、省委關于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決策部署基礎上,通過抓好文明城市創建龍頭、補齊文明村鎮創建短板、打造文明單位創建品牌、夯實文明家庭創建基礎、強化文明校園創建影響等措施,激活每一個文明創建“細胞”,把文明的種子播撒到細處,努力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面覆蓋。
城市、街道、社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宣傳如和煦春風浸潤人心;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各類服務窗口,文明用語、高效優質服務在細微處展現;鄉鎮、農村,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村旅游旺村民腰包鼓,鄉村文明煥發出新氣象;校園里,文明主題活動豐富多彩,凈化心靈、啟迪心智,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每一個文明家庭的故事里都傳遞著家的溫暖,彰顯著文明的力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重視和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部署,也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在惠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還是實現文明城市創建全面覆蓋的重要抓手之一。
“羅浮山下呦,萬年松;松樹崗村呦,遍春風……”博羅長寧鎮松樹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周五晚上都蕩漾著悠揚的歌聲。村民羅學峰說,自從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好后,合唱團有了固定排練場所,大家都踴躍參加?臻e時跳舞唱歌,村民走出麻將館,鄰里間沒了爭吵,家庭更加和諧。
目前,我市7個市轄縣(區)中有2個全國試點、2個省級試點、3個市級試點,全市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257個,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2580支,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約33499場,惠及群眾108萬多人。疫情發生后,惠州組織全市125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524家文明單位助力抗疫,構建起基層抗疫的堅固防線。惠州正是通過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潛移默化中把新思想、新風尚的種子播撒進千家萬戶。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僅是為了拿一塊牌子,主要是為了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塑造人文精神,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由此,“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也在全面覆蓋的基礎上深化為全面提升。
接下來,惠州將針對疫情暴露出的城鄉治理、公共衛生等方面的突出短板,重點開展出租汽車文明服務拓展、高速公路沿線環境優化、餐飲行業文明誠信服務、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文明村鎮創建提質、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網絡文明促進等“九大行動”,特別是要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老舊城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區域部位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網格化管理水平。同時,以“九大行動”為抓手推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質增效,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攻堅戰,帶動全域文明創建。
全新氣象 全民參與蔚成全域文明新風尚
惠州文明創建的思路非常清晰:創建為民、惠民靠民。
從聽取市民意見,到向市民承諾,再到接受市民檢驗,文明創建落實的東西件件看得見摸得著。也正因為如此,市民相當支持文明創建工作。去年年度測評結果顯示,99.67%的群眾支持我市創建工作。隨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態,踐行文明之舉,持之以恒捍衛“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牌”。
惠陽城管執法員楊永東、楊文濤、林偉康暖心護送迷路聾啞女子返回目的地;惠東一酒店客房服務員梁少蘭拾金不昧,將近8萬元現金如數歸還失主;惠州志愿者陳飛蘭因病逝世捐獻遺體,希望別人帶著她的眼睛看世界……一直以來,惠州大力推進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設,全市注冊志愿者超過100萬人,惠州志愿服務網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活躍度排名第一,文明成為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最靚麗的底色。
居芝蘭之室,久而自芳。全民參與蔚成了全域文明新風尚,也為惠州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前,惠州正通過開展“七大行動”(文明餐飲推廣行動、環境衛生提升行動、文明出行倡導行動、綠色生活普及行動、移風易俗深化行動、文明娛樂規范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在全市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引導全市人民自覺做文明生活的倡導者、時代新風的傳播者、美好環境的捍衛者、健康惠州的建設者,進一步提升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實現首個全國文明城市全域覆蓋地級市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葜莅选叭珖拿鞒鞘小眲摻üぷ髋c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問計問需基層,關注痛點難點,把文明創建的觸角延伸到群眾最關注、最需要的地方,讓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成為密切聯系群眾、推動問題解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過程,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這筆錢如雪中送炭,極大地幫助我和孩子,緩解了我們家庭的生活困難!被莩菂^橋西街道爾雅巷社區居民邱秀娟領到2000元一次性臨時救助后感激地說。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惠州及時出臺保障城鎮低收入家庭救助暫行辦法,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可享受8大政策紅利,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城市“夾心層”的關心和關愛。
文明讓城市更美好,精神讓前行更有力。在全力推進全域文明創建的征程中,惠州將精神文明建設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著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新需求,不斷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努力交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優秀答卷。(記者龔妍、香金群)
來源:2020年07月20日惠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