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低空經濟新賽道 培育惠州發展新動能
□趙健鋒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正加速重構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在國家加快推進空域管理改革、廣東省全力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的背景下,惠州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憑借“深圳研發+惠州制造+灣區應用”的協同發展優勢,正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區。
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具有工業基礎雄厚、產業園區承載力強、空域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多元等諸多優勢。在產業配套方面,惠州電子信息、新能源電池產業基礎扎實,在低空制造領域初步形成包括無人機材料、電池電機、無人機用印刷線路板、整機制造等低空制造產業鏈。在空域資源方面,惠州緊鄰大灣區核心城市,空域條件良好,1.13萬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無人機適飛面積占比較高,具備發展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的潛力。在應用場景方面,大亞灣石化區巡檢、惠東海岸線監測、龍門農業植保、博羅文旅低空觀光等需求明確。綜上,惠州可從以下路徑探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強化政策保障,創優發展環境。加快完善低空經濟頂層設計及配套政策措施,在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一是爭取空域開放試點,加強與上級軍民航空管理機構溝通對接,共同研究推進低空空域分類規劃,科學劃設特定區域先行先試,最大限度獲得空域使用權。二是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創新開展“以投代補”等方式支持項目落地建設,設立產業基金,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應用場景落地。三是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充分發揮我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的統籌協調作用,整合發改、交通、工信、應急、公安等部門資源,簡化審批流程,形成“一盤棋”推進工作格局。四是建立標準體系,規范和引導各類低空飛行器安全飛行,逐步實施載貨到載人的運輸能力,在應用中不斷總結完善相關標準體系。
聚焦強鏈補鏈,培育產業生態。依托我市電子信息和石化新材料產業基礎,做強核心零部件、原材料、飛行系統研發、數據服務等薄弱領域。做好龍頭企業招引,爭取整機制造項目落戶。支持本地相關“近鄰”企業向低空經濟產業方向延伸。充分發揮低空經濟聯盟會員企業的優勢,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搭建低空經濟信息共享、技術交流、項目對接橋梁,聚力構建有序、規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業態。
加快場景落地,拓展應用示范。以惠州低空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系統建設項目為契機,推動應用場景供需資源有序對接,加快謀劃在物流、文旅、應急救援、農林植保、海岸巡查等領域拓展低空應用場景。在低空物流領域,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物流節點網絡,推動在物流園區、快遞分撥中心、城市商業中心等布局建設無人機物流節點。聯合順豐、京東開通“惠州-深圳”無人機快遞支線,試點石化園區危險品無人機運輸。在低空文旅領域,支持低空運營企業依托南昆山、東江和西枝江流域等市內重點旅游景點,探索開發低空游覽、培訓、航拍、比賽等運營活動。在低空農業領域,以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為契機,加快布局農林植保等場景應用。
完善基建布局,筑牢通航底座。加快配套物理設施,建設無人機固定運營基地、航空飛行營地,起降平臺、起降柜機、中轉站、氣象監測站等設施,構建設施互聯、信息互通的物聯網絡。一是組建起降網絡:規劃布局城市節點、交通樞紐、特色場景等各類無人機起降點。二是升級數字基建:建設覆蓋全域的5G-A通感一體基站,構建低空數字空間柵格,使低空空域可標識、可存儲、可計算,使低空飛行器可探測、可識別、可管控。三是推進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有意愿、符合條件的研發、制造企業申報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制約,促進低空產業技術研發與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
強化要素支撐,激發創新活力。一是人才引育:鼓勵企事業單位帶頭招攬、儲備低空經濟領域人才,聯合知名校企定向培養適航審定、飛控研發等技術人才。二是金融支持:組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基金,引導更多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向低空經濟重點領域,以股權投資形式吸引低空經濟企業落戶惠州。三是數據賦能:依托廣州數據交易所,開發低空經濟行業數據集,推動空域數據、飛行日志等要素市場化流通。
當前,發展低空經濟已成為惠州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突破口,這既是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接下來,惠州須進一步搶抓國家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良好契機,謀定而后動,以“政策創新+場景驅動+生態培育”為三大抓手,加速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全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為廣東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貢獻惠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