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近日報道,市區將打造“觀花月歷”,持續推進增色添彩,實現一園一景一風貌,一月一花一特色。
每月有不同特色的花卉或主題植物,避免綠化景觀的單調性,形成動態變化的城市景觀,可以增強視覺吸引力,提升城市形象與居民生活品質。同時,有特色的花海變成“網紅打卡點”后,可以吸引游客并帶動周邊經濟。例如仲愷潼湖黃屋村的三角梅瀑布今年繼續“出圈”,已然成為這座小鎮的浪漫標簽。
筆者認為,一月一花一特色,更重要的是特色。可以通過不同花卉主題,形成一座城市季節符號,增強城市文化記憶點。正如驚蟄過后,市區的木棉花競相開放,已成為鵝城的一道獨特風景。又如武漢的櫻花季,已成為城市名片。
若高頻次更換花卉主題,可能讓市民產生“走馬觀花”之感,反而削弱城市特色記憶點。讓城市月月開花,四季如畫,要注意科學規劃種植花卉品種,平衡“短期視覺效果”與“長期生態效益”,避免“曇花一現”。此外,可結合城市功能區定位,針對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等,差異化設計綠化主題,使“花海”不僅為城市添彩,也能兼顧生態與文化傳承,讓綠色生態真正融入城市肌理。
(威言微語)